对金钱有了初步认识之后,在学龄前阶段,对于孩子财商的培养重点在于言传身教正确的理财观念。香港儿童财商教育专家卫裕峰表示,对财富正确的理解是在生活的小点滴中慢慢养成的。比如,孩子央求买下一个喜欢的小玩意,可让他选择:这里只有十元,要么买下,要么步行回家。慢慢地,孩子会知道钱能做不少事,但每件事的意义有不同。同时让孩子知道,钱并不能完成所有的事,开始有量入为出的观念。
★小学阶段(7岁到12岁):
养成记账、储蓄、聪明消费的好习惯
在这个阶段,孩子已经开始学会读书写字了,就要从单纯的理念教育上升到实际的理财运用上了,包括让孩子养成记账的好习惯,开始学会储蓄,并且学会聪明消费,懂得如何“货比三家”。
记账的前提一定是孩子有独立支配零花钱的前提。刀哥对新快报记者表示,上学以后,提前预估一下他一个月大概需要多少零花钱,你在这个基础上再多增加20%,就是孩子每个月可以自由支配的零花钱了。
“一开始孩子获得了一笔钱的支配权,很容易胡乱花钱,结果才过了几天就把一个月的零花钱都花完了。所以你就要督促他每天记账。这样他就会慢慢学会提前做好预算,规划自己下个月的消费,多少钱用来买书,多少钱用来买零食,多少钱用来买玩具。这种统筹规划的能力也是理财的基本功”,刀哥表示。
然后,在这个阶段,父母要注意开始引导孩子进行储蓄。刀哥举例,比如孩子想买一辆500元的自行车,而他每个月的零花钱是300元,那就让他每个月拿到300元零花钱的时候,先把100元存到储蓄罐里,剩下200元才能拿去花,这样只要5个月,他就能攒够买车的钱了。先把要存的钱拿出来,多下来的才能拿去花。
此外,还要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,不是一味地让孩子节俭省钱,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用相对最少的钱获得相对最多的商品和服务,这才叫聪明消费。
★中学高中阶段(12岁到18岁):
渗透投资理财的学问
从12岁开始,可以引导孩子开设账户,让孩子懂得钱如果不花掉是有回报的,也就是利息;控制花钱计划越好,存期越长,回报就越高,也就是不同存期利息不同;不同理财品种的收益也是不同的,比如活期储蓄和货币市场基金,所以要懂得比较。
卫裕峰也表示,让孩子拥有自己的银行账户是“明确所有权”的第一步,为孩子未来“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”做好准备。